昆山展团网展会信息| 服务配套|

首页 » 昆山 » 服务配套 » 正文

花桥:一座努力与上海“同步”的卫星城

发布日期:2016-12-17 14:0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上海向西,苏州向东,沪苏两地跨界融合,安亭和花桥早已无缝对接,看不出明显的物理界限。从京沪高速进上海,常有人们会惊叹:“城市边界”竟然矗立起如此繁华新城——花桥国际商务城。
  从2006年开启建设至今,花桥国际商务城已经走过十个春秋,十年如一步,一步一世界:每一天的“平地起高楼”外,这座以探索产城融合新路径肇始的城市,引领着大都市卫星城的发展方向。
  十年探索,花桥载誉无数。十年砥砺,花桥站在未来的新起点上。新老花桥人最不缺精气神,打好发挥沿沪优势这张王牌,他们信心满满——致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与上海同频共振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互利共赢的现代产业生态圈。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对接上海的桥头堡,花桥的建设发展得到了江苏省、苏州市和昆山市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如今花桥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具备了承接上海产业外溢的基础条件,具备了吸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综合环境,正成为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片热土。
  未来十年,花桥将继续致力于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全力打造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卫星商务新城,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发展,进一步放大花桥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成本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为每一位怀有梦想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提供能够充分施展才干、最快创造财富的个人全面发展环境。
  “昆山给我底气,上海给我胆识,花桥从来不甘于平庸!”花桥的负责人激情满满:“花桥人力争建成上海国际大都市区域最具品质的卫星城。”
 
  新人才·新产业·新城市
 
  北京人童小林海外学成归国创业,事业帆船选择在花桥起锚——
  作为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如今他是昆山思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公司就在花桥绿地大道上,这是一条方向刚好对应着上海和苏州两座大都市的城市主干道,绿地大道日渐繁华,童小林的事业也蒸蒸日上。
  新技术催生新市场,为社会创造高价值,创业者得到高回报。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已从工控网络、车载机载和军事通信等领域逐步进入家庭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等领域,这给了童小林无限天地。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毕业的童小林就是这方面的尖端人才。他的研究方向,是从事三网融合领域(高清电视)的光纤传输器件等光电子产品的研发,以及相关产品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并提供相关的售后服务,2012年5月,童小林的思雷电子在花桥成立。
  这名北京人为何将回国创业的第一站放在花桥?他至今赞叹自己选择的明智,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创业环境,都是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昆山有着便捷的交通、沿沪的区位优势,更有着非常完善的制造业体系,政府对创业企业也提供了诸多政策鼓励和优惠,是我心中最佳创业之地。”
  在思雷电子的同一栋办公大楼,昆山和花桥联合搭建的通讯测试平台——昆山通讯测试中心实验室在此落户。该通讯测试平台为昆山区域内的企业免费提供通讯方面的分析、测试、计算等,这对于像思雷电子一样的初创型通讯公司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
  落户花桥后,思雷电子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并逐渐构建上下游供应链。半年后,公司第一款产品光纤接口即插即用式高清传输线研发成功,该产品通过索尼、三星公司实验室的验证测试,适用于市场上大部分4K电视、DVD碟机等,产品当年在美国自定义电子设计和安装协会展会上获得最佳新产品奖。
  “和传统铜线传输相比,光纤传输距离远,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未来光纤将逐步成为传输数字高清信号的首选传输介质。”童小林说,光纤传输可以使家庭及企业运用最少的线材,集成全部的信息传输功能,充分运用光纤和光信号传输大量的数据容量,减少家庭及企业多重布线的成本和工作,打造全光纤的信号传输模式,市场潜力巨大。
  创业四年来,思雷电子已拥有自主品牌celerity,并拥有多个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断将光纤技术运用引向深入。童小林凭借其科技研发实力获得2012年昆山市领军型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4年姑苏第一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014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15年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多项荣誉。
  在童小林及其团队的努力下,思雷电子的光纤传输产品在实验室通过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清视频信号的传输测试。凭借一流的技术,思雷电子顺利打入海外市场,在欧美特别是美国市场深受欢迎,建立了稳定的客户群。
  “随着光纤产品市场份额的逐步提高,思雷电子将继续做好与市场的双向互动,不断开发设计新产品,并用新产品推动国内高新视频信号传输线市场由铜缆向光纤传输线转变,推动4K电视等三网融合领域的变革,用科技给国人带来完美的高清视频享受。”童小林如是说。
  同样在2012年,行业领先的服务型安防厂商中德宏泰扎根花桥。从火车司机成为技术研发人员再到创业者,从安徽某地来到花桥,该公司总经理宁皓满脸喜悦:“这两年来,公司市场越做越大,利润越做越高,同比增长70%。”今年预计将超额完成全年3亿元的销售目标,目前该公司产品订单已经排到了2017年底。
  2012年初,在IT硬件行业打拼十年的宁皓决定重组公司,在花桥创立中德宏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早在2011年,我就发现做IT硬件利润越来越低,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这样做下去企业将没有发展前途。因此,企业必须向服务转型,向技术要效益,”宁皓回顾道。
  截至目前,中德宏泰公司已拥有20多项发明专利,其安防设备及技术不仅在各大城市的公安系统中使用,还在国防、金融、核电等领域中使用。
  当技术走向领先时,宁皓要求服务也要走向极致,凭借良好的客户口碑和市场业绩,去年8月,中德宏泰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宁皓表示,上市钟声敲响,意味着中德宏泰公司进入一个全新发展阶段,未来公司也将全面转型成为一个服务型安防厂商。
  扎根花桥四年来,中德宏泰始终以“技术持续领先,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断发展壮大,敢于创新、诚信守法、真诚服务社会,前不久举办的第八届江苏省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中,中德宏泰当选“2016年江苏省优秀企业”,宁皓当选“江苏省优秀企业家”。
  看好并落户花桥的还有国际国内大牌企业——日本第一、世界前三大综合轴承生产企业的日本精工株式会社投资的中国区总部,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对12家生产型企业、16家分公司实行一元化管理,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中国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儿童用品的企业好孩子集团设立的商贸集团销售总部,2015年实现销售额34.4亿元。去年开园花桥国际商务城企业总部园已经新引进了环亚健康、福靖传动、伟明环保、海银财富、和君纵达等7家总部企业,花桥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当下,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花桥国际商务城作为昆山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的核心区,今年3月,昆山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成为目前国内唯一可同时接入上海、杭州、北京等多座城市通关系统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有2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签约落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规划建设台湾商品O2O展示馆、出口商品展示馆,为客户提供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消费模式。
  今年以来,花桥进一步深化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的战略合作,主动承接上海会展溢出效应,做大做强会展产业,会展经济好戏连台,精彩不断,相继有昆山电子电机暨设备博览会、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中国(昆山)数字娱乐节等近十个会展在花桥开幕。
  几年来的发展培育,花桥国际商务城已经形成了总部经济、服务外包、金融基金等产业,培育了大数据、跨境电商、游戏创意、会展等业态。作为江苏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省级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城充分发挥区位、政策和成本优势,已成功引进各类规模型现代服务业项目600多个,总投资超650亿元。在区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今年前九个月,花桥交出了喜人的“成绩单”: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36.6亿元,同比增长12.7%;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约164.6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占比达82.9%;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33亿元,其中服务业投资占比达97.7%。
  花桥城市体量虽小,但追求以品质取胜。
  生活和工作在这里的人们,休闲玩乐有个好去处——天福国家湿地公园,这里位于城区北部,形似杭州的西溪和扬州的宋夹城体育公园,由河流、沼泽、林地、池塘、人工湖、稻田及村庄等组成,民居滨河而建,良田丰饶万顷。花桥以新理念、新业态营造好生态,从生态保护、传承文脉、低碳发展、产业优化等方面进行专项规划,将公园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是新老花桥人的休憩游玩之地。
  置身核心景区桥苑公园,鸟语花香,不时伴随欢声笑语,不论男女老少,都颇为钟爱这片都市田园。该公园总占地1120亩,水域面积就达750亩,园内设休闲垂钓、水生植物展示、商务度假、精品旅馆、果园采摘等多项服务功能。整个公园浓缩了昆山各地古桥梁28座,通过桥梁沟通连接各个区域,是一个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环保节约的生态节约型园林,让前来的人流连忘返。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昆山市委书记姚林荣前不久在花桥调研时指出,花桥不仅是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而且代表着昆山、苏州乃至江苏的形象和品质,要主动接受上海辐射,不断提升产业水准,努力争当“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排头兵、先行军。
 
  十年探索:崛起商务卫星城
 
  花桥国际商务城位于苏沪交界处,距离上海市中心20公里、上海虹桥枢纽25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80公里,是江苏省的“东大门”,与上海地域相连、交通相接、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近。
  作为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商务城自2006年启动建设以来始终围绕“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的总定位,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主动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接受上海辐射,在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人才集聚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商务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预算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是成立之初的6.3倍、9.8倍、17.5倍,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30.5%提升至82.4%,城市品质、综合环境、人才层级等各个方面明显提升,一座商务集中、商贸配套、商住齐全的商务新城正在崛起。
  构建起了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
  花桥建成了一批产业载体。借鉴美国麦肯锡、英国阿特金斯等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的商务策划及产业规划,商务城建成了企业总部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和海峡两岸商贸示范区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打造了基金产业园、游戏产业孵化园、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花桥国际博览中心等一批专业化的产业平台,推动了中科院花桥创新服务基地、财智科技园等一批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花桥引进了一批龙头项目。法国凯捷、简柏特、中德宏泰、中银商务、远洋数据、华信软件等一批服务外包企业,日本NSK、好孩子商贸、润华商贸、哈森商贸等一批企业中国总部或华东区总部,诺亚财富、中投中财、东吴创新等一批金融基金企业,亚马逊、阿里巴巴、法国迪卡侬、宝湾物流等一批电商物流企业先后入驻并持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商务城累计引进各类规模型现代服务业项目600多个,总投资超650亿元。
  花桥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以销售运营为特色的总部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华东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和集聚度的复合型总部集聚区。以金融外包为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引进“全球最佳服务外包供应商中国五十强”企业9家,连续多次荣膺“中国服务外包十佳园区”称号,产业知名度持续提升。以股权投资为特色的金融基金不断集聚,成为江苏省首批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以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游戏创意产业快速发展,集聚优势初步显现。依托国家会展中心发展的会展经济快速成长,会展经济品牌初步形成。
  构建了现代商务新城框架——
  花桥形成了立体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致力于推进与上海交通路网的全面无缝对接,建成投运了国内首条省际轨道交通线——上海轨交11线花桥延伸段,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等为主的现代交通网络。商务城到上海虹桥枢纽只需20分钟,到上海市中心只需30分钟,真正实现了与上海的“同城效应”。
  花桥形成了宜居宜业的功能设施体系。建成了高容量国际专线的电讯设施、高可靠性的供电供水供气设施,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多家网络营运商入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硬件支撑。康桥国际学校、绿地国际医院、万科国际社区、易买得购物中心、维景国际酒店、中影国际影城、美格菲运动健身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建成投运,构筑了高品质的生活功能环境。
  花桥形成了绿色低碳的城市生态体系。充分发挥江南水乡特色,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建筑建设,先后建成一批大型特色公园和碳汇景观,天福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50%; 建成了一批三星级生态办公项目和二星级生态居住项目,绿色建筑的数量和面积均占到江苏省总量的十分之一。商务城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区,也是第一个在国内发布低碳园区建设白皮书的开发区,先后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绿色建筑创建区、联合国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园区等荣誉。
  构建起了高效的创新发展环境——
  花桥商务城被纳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创新推进平台型、功能型项目建设。商务城也是国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的核心区,在跨境电商、对台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支持跨境电商、创新型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商务城还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国内首个服务外包国际运行标准、国内首家金融外包研究中心,并成为国内首个服务外包认证国家示范区。商务城制定出台人才政策,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在创业奖励、住房补贴、安家补贴、优租房补贴、培训经费补贴等方面给予人才重点扶持,建立了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育、服务体系,累计新增人才12.7万多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3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1人。商务城不断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建立健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网络和办事程序,整合服务资源,形成了公开透明、专业高效的行政服务机制。推进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融资平台建设,组建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促进产业资源集聚和企业协作互动,营造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砥砺奋进:打造服务业高地
 
  旭日东升,霞光万里。上海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到2020年末将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
  作为高度依托上海发展的商务新城,花桥国际商务城将紧随上海龙头而舞,进一步强化区位、成本等各类比较优势,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上海发展,承接上海优质资源外溢,全力打造与上海同频共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一是抢占产业发展高地——
  花桥将全力构筑总部企业落户上海周边的首选地。充分发挥商务城100万平方米的企业总部园载体功能,创新适宜总部企业发展的产业、人才、创新、金融等机制,构建总部企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重点引进大型企业华东区总部、民营企业长三角总部等区域型总部,以及国内外企业的研发、销售、运营、结算等职能型总部,与上海总部经济错位发展。
  花桥将全力构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最佳后援基地。围绕构建“金融上海、后台花桥”产业格局,融入上海金融业项目产业链,主攻金融信息分析中心、研发中心等环节,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的重点项目和功能业务; 引导、鼓励现有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转型升级,建立服务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类总部功能;利用昆山试验区政策,推动全牌照证券、人寿健康保险、金融租赁、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项目,力争尽快形成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全产业链式”金融服务集群。
  花桥将全力构筑对接上海的大数据产业平台。以大数据应用为突破口,以工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电子商务大数据为重点,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和智能制造云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研究院等6大产业平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和成长性高的创新型企业,构建大数据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建成江苏省大数据发展基地。
  花桥将全力构筑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的副中心。整合花桥国际博览中心、台湾商品交易中心等展馆资源,积极融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展览展示体系,进一步放大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中国(昆山)数字文化娱乐节等品牌会展效应,吸引一批大型会议和论坛在花桥建立永久会址,加速形成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会展集聚区。
  二是抢占城市建设高地——
  花桥将着力完善无缝对接上海的交通体系。利用苏州市域快线S1线向花桥延伸,并与上海轨交11号线对接的契机,着力完善更加便捷高效的内外交通网络,健全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延伸段的接驳体系建设,优化公交站点建设分布和公共汽车、出租车、公共租赁电动汽车配备设置,利用沪宁城铁、京沪高铁、沪宁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汇集的交通条件,加速形成沟通苏昆沪的交通枢纽。
  花桥将着力强化产城融合的城市功能体系。借鉴上海集约、精细发展理念,整合商务城145万平方米的高档商务办公写字楼资源,打造一批垂直商业街。目前,商务城写字办公楼宇日租金仅是上海六分之一。与中信泰富、万达、温德姆等知名企业合作,引进经验丰富、资质雄厚的经营团队,建设投运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高档酒店餐饮、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城市功能项目。利用上海丰富优质的科教医疗文化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端文化教育、医疗养老项目建设,营造国际化的城市营商环境。
  花桥将着力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生态体系。城市空间布局、功能风格吸收融合海派文化和本土文化精髓,打造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具有地域元素、文化底蕴的城市地标,加快鸡鸣塘市民公园、吴淞江湿地公园等一批绿化景观和三星级生态办公项目、二星级生态居住项目建设,形成“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城市风貌。
  三是抢占创新发展高地——
  强化对接上海机制。进一步放大沿沪区位优势,发挥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作用,参照上海制定出台一批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政策,打造一批呼应上海、承接上海产业转移辐射的集聚平台,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接上海,更大力度汇聚发展要素、参与分工,实现同步发展。
  强化人才服务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育,设立人才专项基金,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创业投资等发展平台和有效载体建设,完善创业资助、税收扶持、定居落户、子女入学、安家补助等面向个人的优惠政策,推动各类发展要素向高层次人才倾斜,鼓励人才在花桥创新创业发展,全力构筑高层次人才成功机会多、集聚条件好的商务新城。
  强化行政服务机制。参照执行上海的行政审批、监管标准,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应进必进、能进全进,做到能放则放、放管结合,着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商事环境,建立更加公开透明、专业高效、接轨国际的服务体系。
  经过十年的建设发展,商务城已具备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已具备了融入上海、承接上海产业外溢的基础条件,已具备了吸纳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综合环境,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片热土。
 
  五大维度全面对接上海
 
  花桥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认为,作为高度依托上海发展的卫星商务城,花桥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只有坚持对接上海不动摇,从思想观念、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对接上海,借力发展、借梯登高,才能把握机遇、直击挑战,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发展。
 
  在产业发展上对接上海
 
  利用自身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承接上海产业外溢,实现和上海的错位互动发展,是花桥经济开发区成立之初就形成的共识。经过十年的开发建设,花桥在产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正是得益于当初明确的产业定位。在上海加快深层次发展的大背景下,花桥未来产业发展还是要紧紧依托上海,要主动出击、抢抓机遇、借势发展。
  一是准确把握上海打造国际经济中心要义,按照上海持续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建设思路,坚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动摇、先进制造业不放松,以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抓手,逐步提升壮大自己的产业体系,打造与上海形成有所区别、互有侧重、合作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主动接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瞄准金融业的衍生业务、后台业务,主攻金融信息分析中心、金融研发中心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乃至金融机构后台总部项目,构建“金融上海、后台花桥”的产业格局; 学习推进金融制度、产品和业务创新,以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为突破,加快吸引集聚一批台资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创业投资、股权投资项目,建成基金产业集聚区、新兴金融产业集聚区、台资金融企业集聚区。
  三是积极把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建设带来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机遇,侧重做优商品分拨配送发展高端物流,引导物流企业业务流程、服务模式、应用技术集成创新,升级成为总部型物流企业。
  四是充分利用好上海自贸区建设红利,提升各类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功能,深化大数据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城市建设管理等领域的运用延伸,构建大数据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在通关、保税仓储、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功能上争取突破,进一步健全两岸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服务,发展涉台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子商务。
  五是密切与虹桥商务区对接联系、错位发展,锁定中高端区域性运营总部和销售总部,与虹桥商务区发展大中华区、亚太甚至全球性总部的思路错开发展;主动融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展览展示体系,挖掘展会资源,通过完善花桥国际博览中心展馆周边商务办公、商业消费、文化旅游、公共休憩等功能配套,打响会展品牌,建成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的副中心。
  六是承接好上海科创中心成果溢出,着力引进一批知名文化创意机构,重点发展创意游戏、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
 
  在城市建设上对接上海
 
  2013年10月,国内首条跨省轨道交通线——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延伸段正式投运。作为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花桥在与上海实现无缝对接,强化“同城效应”上为全国做出了示范。下一步,作为对接上海发展的国际商务新城,花桥还要在持续放大与上海的“同城效应”上下功夫,不断优化道路交通、城市功能环境,实现硬件设施建设与上海一样,软件服务优于上海的城市功能体系。
  一是强化道路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上海轨交11号线花桥延伸段接驳体系建设,做好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号线的对接设计,着力打造沟通苏昆沪三地的交通枢纽,利用沪宁城铁、京沪高铁、沪宁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汇集地交通优势条件,形成更加便捷、更加健全的现代交通支撑体系,实现与上海的无缝对接。
  二是大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借鉴上海楼宇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引进一批有经验、有资质的经营团队,在引进产业项目的同时,着力引进一批商业购物、酒店餐饮、运动健身、休闲娱乐等功能项目,把商务办公写字楼打造成垂直商业街,形成商务集中、商贸配套的高品质办公环境。
  三是提升城市核心区域集聚度,发挥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的功能,积极推动轨交经济发展,加快形成花桥的商业中心,围绕商业中心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配套功能、生活配套功能以及中介服务功能项目,健全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医疗等功能,增强城市中心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城市管理联动共建,学习上海环境治理方面先进经验,尤其是小区环境治理,利用社区组织、志愿者、物业人员等多方力量开展自治共治,促进小区环境面貌改善。针对道路交界区域、飞地等盲区突出的环境治理问题,探索实施联合执法巡查,建立健全城市环境齐抓共管机制。
 
  在文化领域上对接上海
 
  上海的海派文化孕育了独特的城市魅力,而随着今后社会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在文化内涵中更加突出。
  一是实现文化融入,吸纳海派文化精髓,导入到花桥商业街区、地标建筑、城市广场、雕塑小品、主题公园、街头公园等文化景观和文化载体的设计建设中;运用国际化的视野理念规划建设天福?花桥文化旅游项目,将自然宣教主题产品与高端民宿结合起来,构建上海轨交11号线“东有迪士尼、西有天福园”的旅游格局,承接好上海迪士尼各类各地游客的溢出。
  二是彰显特色内涵,万顷良田的田园风光、天福?花桥的湿地原生态风貌和历史底蕴是花桥的最大特色,要加大江南水乡特有韵味的打造维护,彰显有别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人文内涵。
  三是提升文化涵养,争取沪上高校到花桥设立分支机构、开设培训班等,主动学习上海超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利用上海丰富优质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开展对年轻干部、企业人才、居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升花桥整体文化素养。
  四是紧密文化交流,借鉴两地共建的成功经验,密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沟通联系,逐步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共创共建机制,通过开展青年联谊、双城共舞等活动,营造“无缝对接,同创文明”的良好氛围。
 
  在机制创新上对接上海
 
  十年来,尽管花桥依托上海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体制机制的限制也客观存在,对上海的产业承接力和人才吸引力还不够强。
  一是在政策上突破,把握上海新一轮改革创新发展机遇,依托国批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昆山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实验区等载体,探索建立江苏省与上海、苏州与上海、昆山与上海等省市级层面上的经常性沟通平台,参照上海研究给予花桥突破行政层级限制的政策支持。
  二是在平台上突破,对比分析上海各大产业平台功能,通过推动区内各类产业平台争创省级、国家级品牌,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进一步提升能级、健全功能,打造呼应上海、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和辐射的集聚平台。
  三是在服务上突破,上海政府的管理服务体制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当前正在进行的“放管服”改革,又将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模式、标准、方式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成果。花桥作为近邻,抢先对接上海有关部门、区,参照执行上海的行政审批、监管标准或不低于上海的标准,完善区级层面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审批、监管、执法适度分离,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争取行政审批服务项目应进必进、能进全进,简化优化设立、审批及接办件流程,完善政务平台、政企会签平台等功能,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现代信息技术在事中事后监管中的运用,构建公开透明、专业高效、接轨国际的服务体系。
 
  在思想观念上对接上海
 
  发展机遇稍纵即逝,花桥将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上构建起一条与上海接轨的“高速公路”,迅速、准确地把握住上海的改革实质、创新本源,学以致用,促进花桥跨越发展。
  一是强化定位靶向意识,始终坚持对接上海发展不动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带动,更大力度汇聚发展要素、参与分工合作,增强发展自信,紧跟上海发展脉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产业发展上与上海同步,不断提升花桥发展竞争力。
  二是强化管理创新意识,学习借鉴上海在法治建设、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着力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商事环境,在管理体制机制上与上海同步,不断提升花桥发展吸引力。
  三是强化主动对接意识,花桥各有关部门都将建立研究对接上海的机制,密切关注上海发展的最新趋势,定期组织干部赴上海学习参观,瞄准法律服务、人才引进、创业就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分析研判,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力争在服务机制上实现与上海同步,不断提升花桥发展软实力。
 
  十年来花桥所获得的荣誉
 
  ★江苏省唯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开发区
  ★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区
  ★国批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核心区
  ★中国服务外包十佳园区
  ★全国商务区最具投资价值品牌
  ★国内首个服务外包认证国家示范区
  ★国内首创金融外包领域的地方标准
  ★国内首家金融外包研究中心
  ★江苏省首批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
  ★全国首条省际轨道交通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联合国环境规划优秀示范园区
  ★江苏省第一个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区
 
       来源:解放日报
 
扫描展团网微信二维码,关注展会、会议节庆、展销会、会展服务,关注"展团网"微信公众号即可 展团网
 
网站首页 | 行业分站 | 城市分站 | 参展意向登记 | 展会宝 | 隐私政策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91450100697643558Q